建筑工程:《无障碍设计》
最后更新于
最后更新于
在微信阅读看完《信息无障碍》后,在学校图书馆尝试着搜相关书籍。没想到也是有几本,年份还不算久远。接下来这本是贾祝军的《无障碍设计》。
无障碍设计一书以人为本,关注残障人士,向弱势群体倾斜,针对残疾人特定的室内设计、环境营造和家具设计,服务于全社会,具有很强的公益性。
贾祝军,盐城工学院,讲师,主要从事建筑设计,残疾人无障碍设计的研究,参与多个重大工程的建筑设计。
《无障碍设计》. 贾祝军. 化学工业出版社2015年版
这次的“无障碍”是从建筑角度切入。这是一本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书,除了介绍建筑里为各种人群安装的无障碍设计,里面的第二、三章是作者对肢体残障的调研报告,是一个很好的调研模板。此外,这里“无障碍”的概念更偏向于通用设计,考虑到了所有有需求的人群,如老人、孕妇、婴幼儿等。
从这本书开始,我接触到几个相近的概念:残疾Disability、伤残Impairment、残障Deformity、障碍Handicap。之后我读更加读不懂理论化的《探索残障》,又出现一次解释,就放到那本书再讲吧。
无障碍环境(Barrier-free Environment)始于1974年,由联合国提出,理想目标是物质无障碍、信息与交流无障碍。
发展过程分为萌芽期、发展期、普及期。20世纪50年代开始,西方社会进入高速发展时期,劳动力短缺残疾人开始被雇用,他们的价值也得到了重新评价。1959年欧洲通过《方便残疾人使用的公共建筑的设计与建设的决议》,1961年美国制定世界上第一个《无障碍标准》。在发展期,各国和国际组织进一步制定法律规范,西方国家开始环境改造运动。普及期把无障碍环境扩大到普通住宅,大学开始开设无障碍技术课程。
说到无障碍课程,我三月无意加到工信部负责无障碍推进的一位大佬。在战战兢兢跟他“保持联络”的时候(我也不敢想我接触到工信部欸!),他跟我提到了信息无障碍的研究方向,不过就业不太好。“厦门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有博士生,还有重庆大学的博士生,研究信息无障碍,到后面毕业的时候还是挺难的。”
有医学模式和社会模式两种解释。
医学模式认为残疾是由于精神或肉体损伤造成的,因此损伤成为关注的焦点。医疗机构把注意力集中在如何能“治愈”这些损伤和排除残疾上。Micheline Mason和Rieser 认为,人是灵活的,而社会是固定的,残疾人得去适应恶劣的环境。残疾人成为了他们的治疗对象,社会寻找着“神奇的治疗方法”。
社会模式进而批评建筑障碍、就业保护不够、无法律保障以及缺少对残疾人享有非残疾人的相同社会权利的保护。在这种模式看来,残障不是过错,错的是不能适应人的环境。
肢体残障指人的四肢残缺或四肢、躯干麻痹、畸形,导致人体运动系统不同程度的功能丧失或功能障碍。通常用ADL(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日常生活活动)来评定生活能力。生理特性分为下肢残障独立乘坐轮椅、下肢残障拄杖、上肢残障、脊柱损伤。在设计建筑时,需要考虑到他们的高度和使用的器具(如轮椅、拐杖、盲杖)的宽度范围:
这一部分我看得很揪心。我这几年接触的视障者,他们丧失或者部分丧失了视觉,但他们躯体是完整的,生活能自理,方向感强的全盲甚至能带视障去玩。但肢体残障是缺少了肢体的一部分,日常可能也需要人照顾。配图的简笔画看着就很辛苦啊。
因为肢体障碍的残疾部位不太一样,设计细节得分别考虑。尽量保证安全、消除高度差、设计更简单的操作。
视力障碍指由于各种原因导致双眼视力障碍或视野缩小,而难做到从事的工作、学习或其他活动。视力残疾包括盲和低视力两类。注意!视障者不是都带墨镜都养导盲犬的!有一些全盲是视神经受损导致,眼球还能很灵活地转动;有一些视障是有光斑,白天看东西白茫茫一片,晚上就能看清楚了;导盲犬啊,全国只有辽宁一个训练基地,供不应求,能养、养得起导盲犬的不多。
对视障的无障碍设计有危险突起物、盲道、音响发光系统、触觉信息、嗅觉信息等。
盲道其实随处可见,道路上凸起来的一行砖块就是。盲道一般用亮黄色,因为一旦盲道用地面材料与地面的亮度比大于2.5倍,视觉障碍者就容易辨别。不过盲道的铺设和维护不尽人意,共享单车占用、砖块损坏、颜色不明显……寒假才吐槽着老家的盲道。
在杭州,盲文在公共设施的使用还挺多。盲文地图、配置盲文的电梯和地铁扶手、导航机器。花港观鱼的盲人地图我在带朋友观光的时候经过一次,后来障行办活动了又带视障朋友来体验。晓华说,中间的盲文是数字,跟地图左边的注释对应。
听力言语障碍分为听力残疾和言语残疾。两者都难与一般人进行正常的交流活动。听力言语残疾包括听力和语言功能完全丧失、听力丧失而能说话或构音不清、单纯语言障碍(包括失语、音不清或严重口吃)。
听力言语障碍者在户外,特别是全聋者不能感觉到发自背后的声响,容易给他们造成伤害,在学校、家庭等处受到生活锻炼、安全教育和训练的聋儿,他们从小便养成在户外环境中的保持高度警惕的习惯,使他们视觉特别发达,而且观察非常深入细致,很少事物能逃过他们的视野。对于一些物品的强烈振动,通过地面传播也能使聋人感觉出来。
根据听力言语障碍者的这些特点,在建筑空间形体、室内家具的摆放等的选择上,应考虑以环形或能保证听觉障碍者能充分利用视觉效果特点的空间形态为宜。
老年人在感知系统、肌肉骨骼系统、思维系统都出现了退化。新陈代谢减慢,使其对温度、湿度和气候变化的反应更加敏感。肌肉萎缩,骨骼逐渐变脆,摔跤易骨折。记忆力下降,使用的产品需带有提醒、使用简单。
心理上,比过去有更强的安全需求、对家的依恋。由于地位角色的变化产生失落感、孤独感;自我实现的需求与自身能力产生矛盾,易产生自卑感和自我主动性差;需要清净又害怕孤独,希望独处又需要亲友。
对老年人的环境设计需要考虑安全性、简易性、保暖性。
老年人居室尽量设在一层,台阶边缘设置防滑条、标志鲜明的界限;卧室门可采用带观察窗的门,使家人可以及时发现老人可能出现的意外;卫生间也是老年人最容易发生事故的地方,应设向外开启的平开门或推拉门,安装双向开启的插销;窗户的选择应注意保温性、隔声性和密闭性,窗扇宜镶用无色透明玻璃,以保证视线的通透和室内光线的明亮。
考虑到婴幼儿是与父母在一起的,所以应根据需要配备换尿布或换衣用的婴儿台。对孕妇来讲其周围的环境应避免有凸起物,并确保配有休息场所等。其他情况如考虑旅行中携带行李的旅客,应在卫生间内或电话机旁设置行李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