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信息无障碍:提升用户体验的另一种视角》

寒假准备比赛的时候,我提了无障碍适老化,去年工信部逼国内互联网整改的方向Haier肯定也得听吧。后来想想,我好像从来没看过无障碍的书籍,就找到了旧合作方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的《信息无障碍》,国内第一本介绍信息无障碍的书。
此书更偏重于技术、产品和用户体验的结合,希望可以从新的角度让更多人意识到信息无障碍的价值。全书由“信息无障碍产品联盟”组织信息无障碍研究会、百度、阿里巴巴、腾讯、IBM、蚂蚁金服等知名机构或公司的技术专家和产品团队进行编写,主编是曾参与国际信息无障碍标准制定的专家张昆先生,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合作出版。
《信息无障碍》张昆 清华大学出版社2018年版
书分成了八章,介绍了信息无障碍的概念、法律规范、原理、产品实践等内容。学到的无障碍知识很多,做成的思维导图很大一幅。也佩服发达国家的前沿性,人家订的法规比我们早了四十多年;香港也比大陆早了九年。种树第二个最好的时机是现在,希望这两年工信部的勒令整改能交一张漂亮的单子。

上图是我做的读书笔记导图,放在文章被压缩得看不清字,高清版在公众号聊天框输入“信息无障碍”领取吧。我摘取一些有意思的放到文中:
01 障碍
信息获取困难的人群,从单一维度上理解,很容易联想到残障人士、老年人,他们因为某种类型的身体残障、感觉器官老化,不能很好地获取信息,不得不借助特别的辅助工具去面对“障碍”问题。
但是,从产品设计、用户体验等维度去思考,获取信息困难是每个人都会碰到的问题,我们在某个时间段,会逐渐地或是突然地被隔绝在“信息孤岛”中,或许是年龄问题,或许是环境变换导致,或许是服务缺失。
02 信息孤岛
早期的盲文、手语其实形成了信息孤岛,将残障人士从大众中隔离。
残障人士在信息化时代所使用的内容和格式,跟正常人使用的是完全一样的,这也意味着,残障人士不仅在信息获取、交流上与正常人一样,也能更为平滑地和普通人沟通交流。
03 W3C/WAI
1994年,万维网发明者Tim Berners Lee在麻省理工学院创立了W3C。W3C是Web技术领域最具权威和影响力的国际中立性技术标准机构。而W3C遵循了Tim的愿景,保持它的两个基本设计原则:Web for All和Web on Everything。
1997年2月,W3C为了提升Web的可访问性,成立了Web无障碍推进组织(Web Accessibility Initiative, WAI)。
Web Accessibility:使人人都能进入网络并享受其服务,无论其硬件及软件、网络设备、母语语种、文化、地理位置或身体及精神状态如何。
04 学习障碍
读写障碍患者、自闭症、注意力缺陷症属于学习障碍;老年人、第二语言学习者,还有文字认识不够的人,由于自身条件所限,接受新技术知识较为缓慢;出国,语言环境发生变化,也属于学习理解障碍。
解决方法
1.语音合成技术: 帮助文字转换成语音,有助于理解。
2.语音识别技术:通过语音识别,将语言转换成命令,控制输入,操控移动设备或计算机,同时语音识别技术也用于字幕的制作,对于老年人、第二语言学习者也是有帮助的。
3.背景色、亮度控制:较为素淡的颜色背景,有助于读写障碍、自闭症人群缓和心境,接收信息。
4.纠错功能:系统可以识别输入错误,并且给予修正提示。
5.减少干扰:对于注意力不能集中的人,减少过多的视觉干扰,如闪动的图像,有助于接收信息。
6.手写输入:对于东亚文字,手写更快捷。
7.充足时间:提供足够的时间,让他们可以输入信息。
8.字典、注释:强化读写障碍人群的理解。
9.帮助:提供必要的说明和指导。
05 用户界面和信息可理解
用户界面和信息可理解:文本是可读且可以理解的。这个跟蚂蚁金服的培训好像,简单一句话:“好好说话”。
具体操作
1.定义文本内容使用的主要语言,帮助辅助技术、用户代理可以顺畅接入。如果缺少语言标签,用户代理在解析时可能会出现乱码。
2.清晰定义文本内容中的结构关系,如标题、文本、注释等,帮助读者快速理解其中的逻辑关系。
3.为不常用的单词、专业术语、缩写提供清晰的解释。
4.尽可能地使用简单、清晰的语言表达内容。
06 通用设计
又名全民设计、全方位设计或是通用化设计,是指无须改良或特别设计就能为所有人使用的产品、环境及通信。它所传达的意思是:如果能被身心障碍者所使用,就更能被所有的人使用。
通用设计是产品设计的较高阶段。无障碍设计是通用设计的通道,无障碍设计更多的是考量残障人士现实需要,以消除障碍、考量功能为主,使用者的心理感受不是重要的考量对象。而通用设计关注更为广泛的使用人群,有时不仅考量使用者的使用感受,也考量使用者的心理感受。
最后更新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