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无障碍概念和现状
01 概念
信息无障碍
信息无障碍是指通过信息化手段弥补身体机能、所处环境等存在的差异,使任何人(无论是健全人还是残疾人、无论是年轻人还是老年人)都能平等、方便、安全地获取、交互、使用信息。
从技术角度,信息无障碍具体指的是:
①信息领域自身技术、硬件设备/设施、软件服务的无障碍化;
②信息领域与建筑、交通等其他领域无障碍环境建设的融合。
信息无障碍的价值所在:
提升产品体验:为无障碍设计的功能通常会让所有用户都受益。
潜在用户市场:无障碍的产品可以让每个人使用;障碍用户也有强大的市场流量。
响应政策趋势:国内正抓紧完善无障碍政策法规,无障碍是未来必须要开展的工作。
实现社会价值:不仅是企业社会责任的体现,同时也可以支持更多人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
数字技术适老化
数字技术适老化旨在激发新一代信息技术的赋能作用,让老年人能够平等、方便地使用数字技术产品和服务,利用数字化手段满足老年人生活、健康及养老问题。信息无障碍定义包含数字技术适老化。
“适老化”一词在信息技术领域的提及,官方第一次出现是在2020年左右。
数字包容
据美国国家数字包容联盟(NDIA)定义,数字包容是指确保包括最弱势群体在内的所有个人和社区,都有机会获得和使用信息和通信技术的必要活动。
内容包括:数字的获取、使用数字的技能、数字的具体使用、数字的创新。
在常规语境下,数字包容可能比信息无障碍更宏观、更广阔些。
数字鸿沟
数字包容的对立面。在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信息无障碍白皮书(2022)》定义,数字鸿沟又被称为信息鸿沟,即信息富有者与信息贫困者之间的差距,是指在不同国家、地区、行业、企业、社会群体之间,由于对信息系统、网络技术的应用程度以及创新能力的差异而造成的信息贫富两极分化。
02 障碍群体
障碍群体从广义上讲其实是我们每个人,每个人都可能遇到自己的障碍时刻,包括永久性障碍、暂时性障碍和情境性障碍。
残疾只是一种状态或特征,而障碍随时都会存在,每个人都随时会有能力缺失从而遇到障碍的时候。但作为独立的个人,残障人士依然享有独立生活、自由选择的基本生活诉求,也同样享有受教育、就业的基本权利,同样希望参与社会活动并作出贡献。
重点受益群体
视力障碍:看不见/清屏幕的内容,无法获取图片/视频中的内容,界面上内容色彩相近难以分辨,使用读屏时线性浏览界面效率低……
听力障碍:听不见,环境嘈杂能听见声音但不清楚。
肢体障碍:不能灵活控制四肢,无法精细操作、控制鼠标;用户使用辅具操作效率较低,易疲劳。
认知障碍:难以读懂大段文字,难保持专注,某个太长的流程记不住。
老年人:电视看不清屏幕听不清,应用界面按钮小点不准,遭遇虚假广告、网络诈骗,诱导分享、下载、付款及个人信息泄露。
非网民(偏远地区居民)
需求分类及解决方法
信息感知需求
需要将内容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另一种形式才能感知,eg语音转文字、图片增加描述
安全需求
提供信息警示
限制不必要信息的呈现和收集
提供足够的容错、回滚机制
信息区分需求
需要对比度更高的文本和背景颜色
需要更大的文本和图像
需要更响亮的音频,或者降噪
排版具有可读性
减少弹出、动画或信息干扰
交互操作需求
支持键盘接口访问、兼容不同的辅助工具或操作方式
支持用户自定义设置操作速率、力度、时间等
为组件提供更大的操作区域
理解导航需求
提供简洁易懂的界面布局
通过区域划分和标题结构来帮助用户理解
提供快速跳过重复信息内容的方式
提供更清晰的引导机制
03 国内现状
国内政策法规
2008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
2009年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家人权行动计划(2009-2010年)》
2010年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中国残联等16个单位《关于加快推进残疾人社会保障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
2012年国务院《无障碍环境建设条例》
2016年“十三五”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
2020年《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关于推进信息无障碍的指导意见》
2020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切实解决老年人运用智能技术困难实施方案的通知》、工信部《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方案》
2021年工信部《关于进一步抓好互联网应用适老化及无障碍改造专项行动实施工作的通知》、“十四五”相关规划及实施方案
2022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无障碍环境建设法》,我国第一部无障碍法
国内技术标准
GB/T 38640-2010《盲用数字出版格式》
GB/T 37668-2019《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
GB/T 36353-2018《读屏软件技术要求》
YD/T 3694-2020《移动通信终端无障碍测试方法》
YD/T 3329-2018《移动通信终端无障碍技术要求》
YD/T 1761-2008《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设计无障碍技术要求》,于2012年更新为YD/T 1761-2012
YD/T 1822-2009《信息无障碍身体机能差异人群网站无障碍评级测试方法》
T/TAF 113-2022《移动应用内容可访问性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评测规范指引》
T/TAF 114-2022《移动应用适老化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成果
截止到2019年,全国人大、国务院各部门以及中国残疾人联合会先后颁布了300多个与信息无障碍相关的规范性文件、600多条相关规定。
截止到2022年底,已组织发布20多项信息无障碍相关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
推动完成600多家网站、App的适老化和信息无障碍改造。
大部分市场主流手机适配辅助技术、提供适老模式。
发展趋势
支持无障碍的软硬件产品持续增加,适配功能范围扩大。
前沿技术与无障碍结合,广泛、深度应用到实际需求场景。
信息无障碍领域呈现产业化发展态势。
社会共建氛围逐渐浓厚,信息无障碍理念普及。
04 无障碍标准规范
W3C
之前的文章有讲过,看这里吧:
国内常用信息无障碍标准
2006年,工信部制定并发布了《信息无障碍标准体系框架》
2016年在国家标准化委员会和中国残联指导下建立了联合工作组。截至2020年底,已制定4项国家标准,17项行业标准
2019年《信息技术互联网内容无障碍可访问性技术要求与测试方法》。和WCAG相比,这份国家标准更多地考虑到了中国目前的互联网应用现状以及技术现状,根据国情进行一些相关的调整
2022年T/TAF 113-2022移动应用内容可访问性信息无障碍技术服务评测规范指引、T/TAF 114-2022移动应用适老化技术要求和测试方法
移动终端:YD/T 3329-2018移动通信终端无障碍技术要求、YD/T 3694-2020移动通信终端无障碍测试方法、T/TAF 090-2021移动终端适老化技术要求、T/TAF 091-2021移动终端适老化测试方法
其他平台无障碍指南
iOS:为开发者提供了《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开发者指南、UIKit辅助功能文档、媒体辅助功能文档,讲座视频等资源和文档,支持设计和开发出人人都能轻松使用的无障碍App。
Android:在面向应用开发者的文档中,设置了《构建无障碍功能更出色的应用(Build more accessible apps)》专题指南,包括设计、开发、测试方向的开发资源。
最后更新于